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113章

關燈
李年註定是要失望的。一開始他還覺得主子在明知道年貨已經采買好的情況下,又讓他帶人出門盡可能的采買菜蔬有些奇怪, 等到這些東西讓一府的人, 在京中最亂的時候避免出門,才發現自己的主子多有先見之明。

京中的混亂是四皇子在宮宴時發動起來的, 京營一部分不明真相的兵士, 還有不知道從哪裏冒出來的“義軍”, 在自己的主子已經當場伏誅的情況下,還是把大半個京城攪的如同亂世。

奇怪的是, 這一世五皇子沒有被人拿來跟四皇子相提並論, 宮亂也好、亂兵也罷, 沒有一條能跟五皇子掛上鉤。在四皇子舉著鋼刀向自己的皇帝老爹砍去的時候, 五皇子反應速度驚人的替皇帝挨了一刀,得了純孝的名聲,把平日裏不爭不搶的三皇子都給比下去了:

三皇子最初表現的是不爭不搶, 可他先太子與大皇子壞事之後, 身為最年長皇子的他, 還是不可避免的進入了朝臣們的視線。

人偽裝一時很容易, 可是一直偽裝、還是三百六十度無死角的偽裝,一般人真做不到。原著裏的三皇子能笑到最後, 跟他一直是個透明人不無關系。

這一世, 五皇子的退後,讓三皇子不得不站到前臺與四皇子掰手腕,經營出來不爭不搶的形象,早在不知不覺之中崩塌了。

因此, 純孝的名聲落到了五皇子身上,看吧,五皇子實力演繹了什麽叫國有諍臣不敗其國,家有諍子不敗其家。朝臣們在五皇子替皇帝擋刀之後,自動把平日五皇子時不時與皇帝唱個反調,或是發朝臣們在朝會上互懟,洗白成了犯顏直諫。

這還不是諍臣,什麽是諍臣?這還不是諍子,什麽是諍子?

人家五皇子平日裏是咋呼了些,想想人家咋呼的那些事,哪一樣不是利國利民的?人家就是性子急了些,說話不婉轉了些。可關鍵時候人家也沖得上去呀!要不是他替聖人擋了四皇子那一刀,聖人現在就不是躺在大明宮而是梓宮了。

真是那樣的話,幾個皇子們還會有一場龍爭虎鬥,那可就不是百姓們吃不吃得上飯的問題,而是朝臣有可能站錯隊,進而禍延九族的問題!

嘴裏說著為生民請命的朝臣們,最在乎的還是自己跟家人的性命,能讓他們逃過一劫的五皇子,被皇帝定為自己禪位的對象,竟然沒有一個朝臣反對。

於是讓張翠花覺得神奇的一幕發生了,前幾世都被早早排除出局的五皇子,這一世得償所願做了新皇,實力演示了一把什麽叫皇帝輪流做。

真正讓人覺得遍體生寒的,則是一朝天子一朝臣:京裏的動亂剛息,李年便出門四下打探消息。他的人頭越來越熟,打聽來的消息也越來越多,更知道張翠花最在意的是什麽消息,匯報的時候重點都放在了西城的變動上。

宮宴那一日,宮時還沒傳出四皇子做亂的消息,西城已經有幾戶大臣之家同時起火,那火勢一看就不是不小心倒了火燭能燒的起來的——一家子人沒逃出幾個,得是多遲鈍的人家才會發生的事。

回報這些消息的時候,李年也小心觀察了一下張翠花的反應,想看看那些被燒人家裏,有沒有太太關心的人家。讓他失望的是,不管他說的是誰家,太太聽後都是淡淡的一句知道了,看不出對哪一家更關心些。

這讓李年打聽的更賣力了,每天回來的時間越來越晚,眼看著就瘦了一圈。

也是因為接下來的消息太過瑣碎了:無外乎是哪家被抄,哪家被圍,哪家的奴才已經在人市上發賣,從哪家裏抄出了什麽東西。

他回報的詳細,張翠花聽的也和最初一樣認真,可是還是看不出她重點關心的是哪一家。這讓李年很有挫敗感,覺得自己這個管家做的太不稱職了,接下來打探消息更加賣力。

只是已經打探了那麽多壞消息,到了最後就剩下好消息了,無處乎是哪位老爺才能出眾,被封了什麽官職,被提升了幾級等等。

在升官的人中,張翠花不出意外的聽到了張二少爺的名字,人家已經直任吏部侍郎了,聽說新任皇帝還要替張老帝師家裏平反,卻被張二少爺勸止了:張二少爺的理由是現在朝裏還不平靜,還是等著皇帝坐穩了位子再說。

聽到了沒,人家不是不想讓自己的家族平反,而是完全替皇帝著想,不想讓皇帝登基之初就為了自己的私事煩擾。要是張翠花自己有這麽一位一心替自己著想的下屬,也會無條件信任吧。

可惜那一晚張二少爺跟賈赦、賈璉的談話,張翠花都聽到了,只能在心裏同情新皇一秒,便問起別事來。

“我記得前兩日你說京營節度使王子騰家被火燒後,又被錦衣衛圍住了,現在王子騰的罪名可定下來了,他們家的人又是怎麽個結果?”

難道太太出身王家?李年有些不確定的想:前幾次到西城,太太讓自己停下的地方,離王家可遠著呢。太太往來的時間不長,走是走不到王家的。可是太太為什麽這麽關心王家呢?

他不得不把情況說的詳細些:“王家被燒的最狠,幾處一起著火,房子眼看著就倒了。奇怪的是除了王子騰太太,別的人都沒有什麽事兒。”

“後來錦衣衛圍了王家之後,才發現那府裏可不光是王家人住著,還有王子騰一個寡婦妹子帶著兒婦,另外一個妹子的兒子,都住在裏頭。”

“上命錦衣衛只拿王家的人,出嫁的妹子不算王家人,錦衣衛讓他們立即離府,現在不知道哪兒去了。”李年說完,等著張翠花示下。

“把這事兒報給夏太太一聲。”張翠花吩咐了一句:“王子騰那個寡婦妹子,就是皇商薛家的當家太太,跟夏太太也算是老親。王子騰出了這麽大的事兒,薛家皇商之位怕是保不住,說不定會求到夏太太頭上,讓她早些準備的好。”

原來太太對王家的事兒這麽感興趣,是替夏太太打聽的呀,李年應了一聲,自去夏家報信不提。

沒一會兒夏太太便帶著夏金桂過來了,開門見山的問:“難道你對薛家的生意有興趣,聽說他們家要倒,想要插上一手,要不怎麽打聽起他們家的事兒來?”

張翠花搖頭:“倒不是我對他們家的生意有興趣,只是想起你說與他們家曾是老親,聽說了便提醒你一下。再說孩子們一年大過一年,什麽也比不得田畝這樣的東西,雖然不以讓人暴富,卻是細水長流的。若是薛家在京邊有地,咱們一起收下如何?”

這幾年來,張翠花一直與夏太太傾心相交,兩人不是姐妹勝似姐妹,所以張翠花的提醒,夏太太還是放在心上的:“說是老親,也不過是面上好聽的說法。不過你說的確實有理,只是現在盯著薛家東西的人不少,咱們只怕吃不到。”

一個百年皇商之家,哪怕上任家主早逝,此任家主是個敗家子,可是底蘊不是那麽容易就敗光的,剩下的財產還不少。

又因為剩下的財產多,現任家主是個傻的,盯上的人更多,這簡直是個死循環。

別人家是不是死循環,張翠花不在意:“不過是盡人事聽天命。薛家最重要的還是鋪子,說不定那些田地在別人看來又花銀子出息又少,還看不上眼,能便宜了咱們呢。”

“好,我這就回去讓人打聽,若能買下些,也能給兩個孩子添份嫁妝。”夏太太是個爽快人,馬上便把事情交待下去。

因為前幾日夏金桂與薛蟠的意外沖突,張翠花覺得劇情的修覆能力還是挺強的。哪怕薛家已倒,萬一再修覆出個薛文龍悔娶河東獅來,夏太太哭都找不到地哭去。

所以張翠花不得不提醒一句:“現在薛家沒了靠山,他們在京裏認識的人應該不多,萬一尋上你……”

“太太,”夏太太的丫頭就在這個時候急急進來回道:“薛家太太來拜。”

張翠花想抽自己兩下子,這是什麽烏鴉嘴,好的不靈壞的還挺靈。

她那懊惱的神情,把夏太太給逗笑了:“放心,若是別人來了我可能應付不來,這位薛太太,我還是能周旋的。”說完帶著丫頭匆匆回自家府上去了。

哪怕夏太太說到了張翠花的心坎上,明白薛姨媽拎不清盡人皆知,跟夏太太這個能守住桂花夏家的人不是一個段位,張翠花還是有些不放心。對著丫頭只聲乏了,打發人出去自己在榻上歪好,將靈魂力外放到夏家花廳,要湊近些看戲。

一開始是必要的寒喧,接著是說說兩家的現狀,再接著便是夏太太對王家出事表示同情,關心一下薛家現在住在何處,人丁可有什麽損失。

說到這裏已經算是入了正題,雙方,不對是三方都打起了精神,薛姨媽眼裏早已經有了淚:“也不知我們家怎麽犯了小人,先是我姐夫突然受小人陷害,不得不搬回金陵。這次我哥哥又被人構陷,我也是實在沒有別的辦法,才厚顏求到你面前。”

腦子是個好東西,咱們出門的時候帶上好不好?

看戲的張翠花聽了薛姨媽的話,心裏都替夏太太尷尬——薛姨媽說的話實在讓人不好接。不管是賈政還是王子騰出事,都因自己的貪念從龍之功,下命令處置的也是皇帝。你一個小小前皇商家眷,就敢這麽大刺刺說什麽被有構陷,是太看得起賈政與王子騰,還是太看不起皇帝?

誰借你的膽子?!

夏太太也只能沈默的喝茶。薛姨媽見她久不搭話,心裏也有些不痛快,開口道:“我今日來,也是才聽說我家那個孽障前兩天沖撞了你,來向你賠個禮。本該早些來的,可是家中有事晚了些,還請你別見怪。”

張翠花聽她突然提起薛蟠來,心裏比夏太太還急些。人家夏太太倒是笑的溫婉:“小孩子哪個不是驢脾氣,真跟他計較,咱們的歲數都活到什麽地方去了。”

這一答讓看戲的張翠花笑出了聲:夏太太能守住桂花夏家的名頭不是偶然,看人家這皮裏陽秋,就是不知道薛姨媽聽懂了沒有。

薛姨媽顯然沒聽懂夏太太是暗寓薛蟠又蠢又倔,還當她真是大度不與自己兒子計較,對自己接下來要說的話心裏更覺有底,面上也帶出笑意來:“我就知道你是個有心胸的。若是別人我也不敢提,因著咱們好,我今天就厚著臉求你一回。”

幸虧咱們好,你才進了京連個信都不給,連個年節往來都忘記了。現在自己的哥哥出事了,就想起自己這個和你好的人了是吧?夏太太腹誹歸腹誹,場面話說的十分到位:“你也說了咱們好,還說什麽求不求的?若是能辦的,我自是竭盡全力。”辦不到的話,那就不好意思了。

薛姨媽再次被夏太太的糖衣炮彈擊中,臉上的笑收都收不住:“我哥哥讓人構陷,我這做妹子的哪兒能袖手旁觀。我嫂子又在那場大火裏沒了,也只有我能替哥哥奔走一二了。”

看戲的張翠花都不敢直視薛姨媽那張臉了,你有心替王子騰奔就替他奔走,這一臉的驕傲算怎麽回事?她早知道薛姨媽拎不清,沒想到這一世竟這麽拎不清!

夏太太可能也沒想到薛姨媽說著說著就自我感動上了,只好應付的點了點頭。誰知這一點頭可是壞了,薛姨媽竟覺得夏太太是讚成自己的行為,把自己這些天來是怎麽奔走的,都找過哪家太太,跟人家說了什麽,一一向夏太太匯報一遍。

就在張翠花聽的要睡著的時候,薛姨媽終於想起正題來了,向夏太太道:“雖然太太們都有心幫忙,可是我也不能讓人白幫不是,總得感謝一二,再說請人辦事哪能讓人搭上使費銀子。可是錦衣衛那些人讓我離開我哥哥府裏的時候,好些東西都沒帶出來,所以……”

也聽的昏昏欲睡的夏太太,一下子精神了起來,重重的點頭:“的確不能讓人白幫忙。”

薛姨媽就又得到了鼓勵,本來有些不好意思出口的話,也說的順暢起來了:“所以我手裏的銀子有些不湊手,想看看你這裏是不是方便。”

夏太太頓了一下,才一臉為難的道:“論理咱們是老親,一向走動的好,你有了難處,便是不說我也該頭一個幫忙的。可是我們家的情況你也知道,自從先夫去後,族長之位馬上就被奪走了,族裏的出息一點兒也見不著。”

“現在我們娘兩個空頂著個皇商的名號,還得打點內務府的人。我一個女人哪裏撐得過來,不過是不想看著先夫辛苦創下的產業沒了,才擺出與原來差不多的架子。真說起來,一年下來只有賠的哪兒有賺的。”所以我無能為力。

薛姨媽聽到夏太太重重說出一向走動的好幾個字,難得的紅了臉,有些囁嚅的道:“我也知道你這裏不容易,可是除了你,我也不知道自己該去求誰了——那些太太們平日裏說的好,可是一提銀子,個個都推的幹凈。”

當著和尚罵禿子,薛姨媽你是反諷學院畢業的吧?

看,夏太太不說話了吧?張翠花很壞心的想著,等會兒薛姨媽走後,夏太太會用多長時間來向自己吐槽。

薛姨媽心裏也不是不罵夏太太的,剛才還對自己說什麽老親走動的好,一說到銀子也變臉了不是?好在自己有備而來,她拿出了幾張契紙來,推到夏太太面前:“我也不會白使了你的銀子,這是我在京邊的幾個莊子,暫時把契紙放在你這裏。等我有銀子了便拿回去,期間的出息算是你的辛苦錢。”

這樣主子吩咐奴才的語氣很讓人氣結,虧得夏太太還能笑的出來:“論理說替你管兩天莊子,說不上辛苦不辛苦。不過你現在等著銀子用,還是把這些莊子拿回去,看看可有人通融沒有,也好接著替你哥哥奔走。這莊子出息得慢,等收上來還不知道要到什麽時候。”

張翠花再次悶笑起來,看著薛姨媽的臉色從自大到不信到氣惱到茫然:“我這些莊子加起來足足有兩千二百畝,又都是上等好田,一年的出息少說也有兩萬二三的銀子。”你竟然不要?

夏太太又喝了一口茶,淡淡道:“正因為出息這麽好,我才不能占你的便宜,何況我這裏銀子實在不湊手,也拿不出這麽多銀子買地。”

薛姨媽的臉一下子紫脹起來:“我並不是賣地。”

夏太太點了點頭表示明白了,不再說什麽。

屋子裏又陷入了寂靜,張翠花這裏開始回憶自己上一世是怎麽與薛姨媽相處下來的,好象到後來自己幾乎不與她說話了——有的人是真的自說自話,別人說的她能聽進去的少,她能聽進去的都是自己想聽的。

良久之後,薛姨媽開口了:“我實在等銀子用,你若是能買的話,可以買多少?”聲音裏再沒有高高在上的自大。

夏太太估計心裏快笑瘋了,面上卻繃得住:“真不是我不想幫忙,實在是現在丫頭還小,不急著買嫁妝田。銀子又得用到差事上,一時拿不出這麽多銀子。”

薛姨媽聽到嫁妝田幾個字,眼睛突兀的亮了一下,隨後咬了咬牙:“我可以用中等田的價格賣給你。”

京邊的上等田賣到二十七八兩一畝,連片的田地價格還要高上二三兩,可是中等的田地只賣到十七八兩,要是薛姨媽所說是真,兩千兩百畝地的價格,差的可是二萬多兩的銀子。

這是為了自己的哥哥,把自己的棺材本都拿出來賣,還是賤賣的節奏呀。人家王家的女兒是怎麽教育的,上一世沒搞明白的張翠花,這一世仍是對此感佩不已。

夏太太面上還是很為難,她向薛姨媽道:“我手裏是真沒有這麽多銀子。不過我鄰居倒是說過想要買地,不如我讓人去問問她可買了沒有,能買下多少?”

到此時薛姨媽已經完全被夏太太牽著鼻子走了,自是她說什麽是什麽。沒一會兒,夏太太派來的管家娘子已經來問張翠花,張翠花仗著薛姨媽從未見過自己,便跟著管家娘子直接到了夏家。

場面不是不尷尬的。

大家相互見過之後,夏太太介紹張翠花時,說是跟自己一產是霽月坊的老板,也是前次薛蟠沖撞的人之一,薛姨媽難得有些扭捏。

她本以為夏太太說出鄰居要買地,是在敷衍自己,沒想到竟是與她合開霽月坊的老板。那日薛蟠被關進順天府原由,薛姨媽自是打聽過的,知道這位孫太太的女兒,那天也是在場的。

這位孫太太也有一個女兒。薛姨媽眼下又亮了一下,對張翠花笑的很是真誠,不過在商言商,等著用銀子的薛姨媽,還是想要把價錢提一提。不想張翠花並不與她說話,只找夏太太:“要不是夏收家的說這地便宜,我買誰的不是買,何必非得跟犯官親眷扯上關系。”

犯官家眷四個字,生生讓薛姨媽認清了現實,不得不按著剛才說的中等田的價格,賣出了那二千多畝地。張翠花親自回府取了銀票,交了一半後讓李年去官府換來紅契,才把另一半交給了薛姨媽。

看得出來薛姨媽也是肉疼的,還特意想套張翠花的話,要知道她背後是不是有人撐腰。就她的段位,張翠花能讓她套出話去?

倒是薛姨媽滿足了張翠花的八卦之心。

宮亂之時,王子騰府與別的幾家大臣府上一樣,莫明的就起了火,還是在正院裏燒起來的。王子騰自己沒有子嗣,燒死的是他的夫人還有王熙鳳。張翠花是知道王子騰夫人燒死了,還真不知道王熙鳳也死在火災之中,很是感慨了一番。

薛姨媽不知道張翠花為何對王熙鳳之死這麽感嘆,只以為她自己也只有一個女兒,難免心軟,心裏暗暗有了個主意,只是頭次見面,又是求著人家買地,不好出口,只接著說自家的悲慘糟遇:

一家子跟賈寶玉幸免於火災,卻沒能逃過錦衣衛的驅逐,而且錦衣衛除了身上穿的衣服,別的東西一樣也不許帶走。這些地契還是薛姨媽跟寶釵兩個藏在內衣之中才帶出來的。

薛家還好說,在京裏其實有自己的宅子,進京之後因直接入住王家,一直沒有修繕,這時也講究不得了,只能住進去。

賈寶玉就慘了。他是賈家的子孫,哪怕被賈元春帶到王家也改不了這個事實。雖然王家出事之後榮國府跟不是姻親一樣不聞不問,讓薛姨媽心時頗有微詞,可是她知道自己在京裏現在能指望上的,還就是榮國府,因些打著送賈寶玉的名頭,想去拜見一下榮國府的當家人。

誰知連門也沒能進去,便被拒絕了。門子給出的理由是,家裏主子說了,二房的姑娘與公子是一起走的,回來的竟只有一個顯然不合情理,所以這個孩子不是二房的公子,帶他去的薛姨媽也是冒認官親。

說到這裏薛姨媽很是憤怒,榮國府的人能不知道賈元春已經被送進宮去了?現在說讓她跟賈寶玉一起才讓進榮國府,可讓她去哪兒找出個賈元春來!

薛姨媽就此對榮國府的人不講情義、連一個七歲的孩子都容不下進行了血淚的控訴,也交待了賈寶玉的去向:那塊石頭現在還養在薛家,等著什麽時候榮國府想通了,好就近把他接走。

“聽說榮國府的二房不得進京,為什麽不把他送回金陵去?”張翠花故做好奇的問:“七歲的孩子,也該開蒙了,聽說他哥哥當年就是個會讀書的。對了,二房的長子也該娶親了,娶的是哪家的千金?”

這話讓薛姨媽一下子紅了眼圈:“難得京裏還有人記掛著我姐姐一家。不瞞孫太太,我姐姐一家自回了金陵之後,日子著實難過。”

見張翠花一臉不解,薛姨媽接著道:“自那年回金陵之後,本想著有族人扶持,誰知榮國府竟不許我姐姐一家住進老宅,只好住到我姐姐的一座陪嫁宅子裏。”

“誰知沒幾天,便有人拿著宅子的地契把我姐姐告到知府大人那裏,說她強占民宅。天地良心,那座宅子明明寫在我姐姐的嫁妝單子上的。”

做為指使人告狀的幕後黑手,張翠花對王夫人的糟遇表示了同情:“那怎麽不拿出嫁妝單子來分辨呢?”就是不告訴你,那東西當初就被我燒了。

薛姨媽張了張嘴說不出分辨的話來了,因為金陵知府也是這樣問過王夫人,可是王夫人自己手裏拿不出嫁妝單子來,王家留著的那份嫁妝單子也不知所蹤。

張翠花聽的無比滿意,知道你討厭的人過的不好,真是一件讓人愉快的事。

住的問題被薛姨媽吱吱唔唔揭過了,轉說起王夫人一家在金陵的悲慘史:因為強占民宅之事,賈政一房剛回金陵名聲便臭了,與他們往來的人很少。沒人往來也就算了,生計都快成了問題——王夫人私房全無,一家子都指望著賈政分得的那兩成家產生活。

他們一家子都不是會經營的人,卻都是自小噎金咽玉長大的,只好不時的變賣些田產等物貼補日常開支。這讓賈政等人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賈珠身上,指望著了能讀書有成,那麽二房便可以翻身。

就這麽三賣兩賣,沒兩年便捉襟見肘了,連賈珠的補品都斷供了。賈珠自來讀書就刻苦,原本有各種補品培著,身子還可勉強維持。等沒的補品可吃,身子就虧上來了。大概在一年多之前,可憐的孩子讀書到半夜,口吐鮮血再起不得床,連媳婦都沒娶就去了。

薛姨媽還在金陵的時候,能不時的補貼一下自己的姐姐。可是薛蟠那個禍頭子,哪能讓他們安穩生活在金陵與王夫人守望相助?還是依著劇情發生了強搶英蓮之事,薛姨媽不得不帶著兒女到京中避禍。

不用問,薛姨媽一離開金陵,賈政一家子生活的更加艱難,所以賈母一說想接賈元春與賈寶玉進京,賈政立刻同意了——骨子裏是官迷的賈政,恨不得自己的女兒一下子便可以得了皇帝的青眼,好讓皇帝取消他不得進京的禁令,最好官覆原職再連升三級。

因此不管薛姨媽怎麽給王夫人送信,王夫人都不同意薛姨媽將賈石頭送回金陵去——賈石頭是榮國府的嫡出孩子,怎麽能不在榮國府長大?現在榮國府因為王子騰剛出事,還有元春不明不白進宮之事,不敢認賈寶玉,等著賈元春得了大造化,封妃封嬪,就該榮國府八擡大轎來擡賈寶玉了。

就算賈元春可能還得在宮裏熬一段時間,可是只要薛姨媽不停的送賈石頭上門,萬一哪天被賈母聽說了,不信老太太不接自己的親孫子進府。

聽到這裏張翠花已經不想聽下去了——知道你的仇人過的不好,初聽的時候固然解氣,聽的多了並不能讓人產生新的愉悅。

出於禮貌,張翠花還是稱讚薛姨媽重情重義,對王夫人卻一字不肯點評。薛姨媽倒覺得這位孫太太為人秀是和軟,自己所想之事說不定能成,自然想要拉著她多說幾句話。不想人家竟說家裏還有事兒,辭了夏太太揚長而去。

回自己府裏等了好有一個時辰,夏太太才姍姍來遲。張翠花好笑的問道:“送走了?”

夏太太嘆一口氣:“人說請神容易送神難,誰知道這小鬼也不好送。”

“看銀子面上,總是要敷衍兩次的。”張翠花覺得自己不用再與薛姨媽見面,死道友不死貧道的建議一聲。

夏太太看在到手的一半地契面上,還真的敷衍了薛姨媽幾次。誰知薛姨媽不愧是個拎不清,三五次後竟然露出想替薛蟠求娶夏金桂的意思來。夏太太一聽這還了得?只好吩咐門子,薛姨媽再來的話,只說自己不在家便完了。

人家夏太太這段時間還真是挺忙的——這個年因為宮亂,大家都沒過好。而說好的選秀,更是不了了之。這讓那些在霽月坊定下大批繡品的人家,覺得自家虧了,想著讓霽月坊收回繡品。

可是繡品是按著這些人家說好的尺寸、花樣定制出來的,收回霽月坊的話一時半會兒也沒有什麽合適的買主。於是那些人家便提出,可以不用原價收回,現在自己府裏日子不如以前的,只要給個七八成的銀子就行。

雖然麻煩了點,算下來還是有利可圖的事兒,自是要由夏太太這位老牌皇商出面,用那張鐵口,與想退貨的人家一一詳談。生意人的嘴的功力如何,只看最後好些繡品都是用五成的銀子收了回來便知道了。

收回來的便宜,也不能都壓在霽月坊,在張翠花的建議之下,夏太太沒有立即將繡品擺上霽月坊的櫃臺,而是送到內務府,打點一番之後,請了專管繡品供奉之人看,這批繡品可不可以供奉宮中。

霽月坊繡娘們的手藝是沒的挑的,那些原來定貨的人家也是奔著進宮去的,不管是花樣還是用料,都是講究了又講究。有了銀子開道,最後內務府將這些繡品都收了,價錢自是比不得賣給西城人家的,只給了原價的九成。

反正當初定價的時候因時間要的急,已經加過價了,九成也比平日賣出的價高,霽月坊大大的賺了一筆。三位老板相聚之時,自是要相互恭喜一番。

夏太太還有事與劉太太跟張翠花商量,就是薛家原本也做著宮裏絹花的營生,現在薛家倒了,宮裏娘娘們的宮花卻是不能少的,內務府有意想讓霽月坊接手。

內務府能想到霽月坊,還是年前莊子裏女人們做的絹花藍,不知道什麽時候入了內務府的眼,以為擺在霽月坊,便是霽月坊做出來的。剛巧夏太太拿了繡品到內務府,他們便提了這個要求。

張翠花覺得把絹花賣給內務府,雖然只有市價的九成,不如擺在霽月坊賺的多,卻穩定而長久,還能再提升一下霽月坊的知名度,自然要投讚成票。劉太太更覺得能做宮裏的供奉,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,只差自己跟到莊子裏做絹花了。

莊子裏的女人們聽說自己做的絹花,要給宮裏的娘娘們用,很有些喜極而泣的感覺:自己不是沒用,不是只會吃白飯,那個把自己趕出家門的男人,他做的東西,能送進宮去嗎?能讓皇帝用嗎?

她們做的東西能!

帶著這份自豪,不管張翠花與迎春、夏金桂設計出什麽新花樣,畫出什麽新圖案,用不了兩天,女人們都能琢磨出來。

如此霽月坊送到內務府的花樣子越來越多,圖案越來越新穎,內務府得到宮裏娘娘們的誇獎越來越多,對霽月坊送貨人的態度自然越來越好。霽月坊在京裏的名頭,一時無兩,連帶著明月繡鋪跟巧葛坊的生意,都好了幾分。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